www.midphoto.com   Photographs and writings of Yang Fei

Home  / China Specials / Hong Kong /

 

www.midphoto.cn 杨飞的摄影和写作

首页 / 记录中国专题 / 香港特别行政区

                               

 匆 匆 香 港 之 我 的 2046

Hopping over Hongkong (vision 2046)

 

 

 

 

我曾多次在香港机场过境,但在市区逗留加起来也没超过72小时。这里我上传匆匆拍摄的一些香港图片向大家汇报,也顺便谈谈敝人对香港的理解。

香港和新加坡同属原英国殖民地,总的来说都还是很不错的英国式管理,只不过香港较为宽松,新加坡更加严谨。这两地经济模式也很相似,都是转口贸易起家,现在是金融服务业为主。香港各方面都大点,有1100平方公里和700万人口,新加坡有660平方公里400万人口。

香港这个地方是怎么由一个小渔村变成大都市的呢?让我们翻翻历史书回顾一下。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清朝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英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输得更惨,连皇宫圆明园都被烧光,刺刀之下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区给英国。1898年又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以南的地方(新界)都借给英国,期限99年,至此现在的整个香港版图都为英国所掌控。所以香港本身就是中国近代屈辱史之集大成者,人穷气短,枪炮又差,割让实属无奈。

1911年满清王朝垮台了,新的共和国政府当然想收回香港,在1919年1月巴黎和会以及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北京(北洋)政府都提出要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包括收回香港主权。那时英国国力虽已居美国之下,但依然比军阀内战的中国强大N倍。外交是一个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影子,那时的中国在国际联盟的谈判自然讨不到什么便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人很猖狂,到1938年底占领了中国大部,1941年12月7日一巴掌打晕了珍珠港的美国舰队,12月25日又逼英国人在香港投降,强行占领了香港3年多 直到1945年8月。所以英国和中国属于二战的难兄难弟。

巨大的钢筋水泥丛林 - 从香港岛太平山顶看香港

 

1927年开始有效控制中国的蒋介石民国政府在外交上显然比北洋政府强硬,其表现之一就是1927年1月派军队占领并宣布收回武汉(汉口)英国租界。1942年开罗会议时,蒋介石代表中方提出 收回九龙租借地并讨论归还香港问题,但遭英国拒绝。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即,南京政府认为香港属于中国战区,理应由中国政府受降。可英国政府坚持香港的主权在英国,要由英国来受降,并派出舰队从菲律宾直驶香港,摆出一幅不惜武力争夺香港的样子。最终蒋介石让步了,英方也作了一点让步:1945年9月16日,英国(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在香港接受日军投降,重新控制了香港。

蒋介石中国政府1945年为什么不强行收回香港?这主要因为那时蒋介石迫切需要美国的帮助来消灭共产党。 1937年以前,如果没有日本侵略中国,蒋介石应该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消灭共产党,至少也能把共产党关在陕北的穷山沟里。人算不如天算,日本人打进来了,蒋介石被迫联合毛泽东一起对付日本人。等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共产党已经发展到超过一百万军队,这时候不借助美国人的力量蒋介石是很难把共产党消灭了。而英国又是美国最好的朋友,为香港弹丸之地冒得罪美国的危险和英国撕破脸皮?蒋介石当然不会这么做。别说是香港这么小一块地,想当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人侵占了东北三省,蒋介石为了集中精力打败共产党连三个省都可以放弃。

如果1945年底的国共和谈能达成协议组成联合政府,蒋介石的国民党绝对能在议会中占据多数成为执政党,共产党只能去敲边鼓。然而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战争解决问题,结果被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军队赶到了台湾当岛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的中国政府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这当然包括几十年前清朝政府和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以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如果这三个臭名昭著的条约不废除,中国共产党人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论军事实力,以香港这么小的地方,共产党军队把英国人赶到大海里去并不难。别说是日落西山的英国,就算是美国,1950年和中国在朝鲜战场上也难分胜负。然而毛泽东并没有派军队解放香港,仿佛中国共产党政府和英国达成了某种默契。为什么?

香港油麻地庙街夜市

 

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冷战开始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共产党新中国十分敌意,军事上打压,经济上封锁。香港背靠中国大陆,作为英国控制下的自由港,成了中国大陆打破美国封锁的重要出气孔,十分符合新中国的利益。从1842到1949,英国人在香港苦心经营了一百多年,为了让自己不被共产党赶走,宁愿把老朋友美国得罪那么一点。想当初1926年蒋介石国民军北伐打下了武汉,汉口英租界拒绝与国民军合作,结果被北伐军占领,英国人被赶出武汉。1949年底的英国人显然吸取了教训,所以1949年中国共产党军队勒马罗湖,英国人赶紧伸出橄榄枝。这就叫一拍即和。

虽然美国与中国一直敌对,1950-1953年更是在朝鲜半岛厮杀得血糊血海,但作为美国最重要的盟友,英国的对华政策显然和美国唱了反调。1950年初英国就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在1954年和中国大陆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其他西方国家一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才敢接近中国。

1979年中国大陆和美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开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慢慢的变得富有起来。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不再封锁,转而开始讨好中国。到了1984年,眼见香港99年租借快要到期,英国人开始着急。当时的英国首相Thatcher撒切尔是出了名的铁腕人物,1982年曾令大军万里远征,硬是从阿根廷手里把马岛抢了回来。然而1984年铁娘子撒切尔在北京也不得不服软,因为邓小平明确的告诉她说: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香港九龙尖沙嘴金马伦道的夜晚

 

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确实够铁腕的,一国两制的设想也很有创意。英国虽然对阿根廷大打出手,但1984年的中国可不是阿根廷,中国是拥有远程核武器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两个核武器大国之间开仗等于是地球人集体自杀。 而且租借合同到期了,借来的东西按理也该还给主人。所以,面对一个日渐强大的中国大陆,英国人没有选择只能泪别香港。虽然从1984到1997英国不甘心就这么走人,为培养一批亲英派和港人的独立精神在香港好一顿折腾,给香港的回归制造了不少麻烦,但那都只是瞎折腾,我看还不如好好顺应中国大陆送个人情。

总结香港历史,我想起了一句俗话:如果生活强奸了你,你又无力反抗的话,那就闭着眼睛享受吧。一百多年前中国又穷又弱无力反抗,香港乃是英国强奸中国而产下的孩子。中国也不是完全不反抗闭着眼睛享受,北洋军阀政府以及蒋介石南京政府都做过努力,无奈力不如人,还是被死死地压在下面。然而时间慢慢改变一切,中国母亲越来越强壮,香港这个孩子也慢慢长大招人喜欢,此时中国当然要把自己的孩子抢回来了,管他是不是强奸所生。

之所以有今天繁荣的香港,我们首先要感谢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如果晚清政权强大,香港绝无可能割让给英国。其次我们要感谢英国人的有效治理。这并不是说英国人特别聪明,香港长期作为中国大陆最重要的转口贸易港和后台资本市场,地理位置这么好,由法国人或者美国人来治理也不会差到哪去。第三我们要感谢1949年毛泽东保留香港的英明决策,如果1949年共产党接管了香港,然后也在香港搞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你可以想象会是个什么样子。第四,我们要感谢邓小平完美设计的一国两制香港回归大计,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没有邓小平就不能收回香港主权。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谁去收回香港主权都不难。last but not least,要感谢全体勤劳勇敢的香港市民,我这是废话了。

撒切尔和邓小平北京会谈之后,从1984到1997约有数十万香港人移民去海外。香港市民的恐惧是可以理解的。从1949到1979,中国大陆政府把国内治理得一团糟,人民穷得叮当响,一切以领袖意志和政治斗争为纲,基本无法律制度可言。如果由大陆来接管香港,谁知道会出现什么结局?虽然说了香港舞照跳马照跑50年不变,但万一政府反口呢?中共政府在1957年反右以及1966-1976文革期间出尔反尔又不是一两次了。

部分香港居民的恐惧并没有成为现实。1997-2007的香港实现了平稳过渡,发展得挺好的。接下来香港的前途如何呢?我个人对此谨慎乐观。1949到1989,香港对中国大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转口贸易港和后台金融市场,互惠互利。但随着世界大局的改变,没有国家能再封锁中国,相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大陆本身继续实行改革开放,任何一个靠海的城市都可以自己与全世界做生意,干嘛还需要从香港绕道出口?所以从转口贸易这一环来看香港对中国大陆就没那么重要了。2007年上半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过了香港居世界第二位。

香港天星码头的农历新年

 

作为香港经济命脉的金融服务业现在也处在一个很微妙的转型时期。自从1997年网上银行开始流行,看看现在的金融服务,好像没有什么业务不能通过互联网来做,现在炒股票只有菜市场大妈才去交易厅,广大玩家都在电脑和手机上看盘交易,点几下鼠标就能玩转地球上任何股票和期货。我认为传统的资本金融中心(Capital Financial Centre)会慢慢消亡,那种红马甲经纪人狂打手势大呼小叫的金融市场迟早会成为历史。都是网上交易,在乡村买个别墅拉条电话线就行了,香港房子那么贵,没必要都挤在那儿。

金融中心都是两条腿,资本金融市场是一条,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commercial banking)是另外一条。但香港的轻工电子制造业10年前就已经完成转移到中国大陆去了,而且现在是2007年,没有哪个跨国公司会忽视 日渐富裕的巨大的中国国内市场,要开拓中国市场没有必要在香港隔靴搔痒,直接杀到中国内地是上策。所以跨国公司亚太总部有从香港转移到上海和北京的趋势。为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当然会紧跟跨国公司的脚步转移到大陆去。

我私下认为如果2015年人民币能够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上海超过香港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金融中心是可能的。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在1930和40年代本来就是中国乃至远东的经济和金融中心,那时候香港只是配角。

庙街夜市之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制造业迁移了,金融中心开始衰退,转口贸易又缺乏继续发展的趋势,新加坡和香港都意识到需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新加坡2005年4月宣布撤销40年的赌禁,投资50亿新元(约250亿港币)兴建世界级赌场。以新加坡之古板,政府牵头建赌场在十年前绝对是天方夜谭。而为了吸引迪斯尼乐园(投资也是250亿港币)落户香港,特区政府给出的优惠条件也差不多可称为不平等条约了。不过我总觉得赌博游乐场都是权宜之计,还得找别的支点突破才行。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对香港的未来还是总体看好的。中国这么大,上海和香港并存为金融贸易中心并不为多。完整的法律制度,低廉的税率,高效廉洁的政府机构,会说英文的各种专业人才,这些都是香港(和新加坡) 目前的优势。和新加坡比起来,香港还要更有优势一些,因为中国大陆是香港的坚强后盾,199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例。不论任何时候,中国政府力挺香港都将是不遗余力的,因为一个持续繁荣的香港只会更加促进中国大陆的发展。 如果香港出什么乱子,中央政府吃不了也得兜着走。

所以现在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政策非常宽容,香港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独立王国。立法,行政,司法,警察,海关等等所有一切(除了国防)都是港人自己说了算,税收也不用上交中央政府一分钱。对任何一个政府预算,国防都是最大开支之一,而香港根本不必考虑国防开支,这比新加坡强多了。老百姓也受益颇多,你看新加坡和台湾,所有的男孩子都被迫在18-20最花样的年华去穷当兵两年或三年,回来找女朋友都困难,香港男孩至少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我不会说广东话,目前也没有时间访谈香港市民,但从香港历史来分析,现在普通香港居民对于国家归属感应该是很模糊的,或者说很矛盾。虽然国家这个东西在遥远的将来总有消亡的一天,但目前作为一个地球人总得有个国籍吧?所以说自己是香港人不全对,因为并没有一个香港共和国。1997年之前香港人不能说是英国国籍,97年之后从法理上说所有香港人都自动获得中国国籍。虽然和大国人民称兄道弟不错,但这个大国目前还不够富,十三亿中国大陆人里面估计最多只有一亿富人(和香港人均收入相当) 。大陆富人喜欢在香港疯狂购物,当然倍受欢迎,但广大香港中产阶级一定不情愿和广大的中国大陆穷人共处于一个国度下。这是可以理解的,我自己也不喜欢乡下的穷亲戚。

11年前中国大地到处传唱着艾敬《我的1997》,歌中唱道:1997快点来吧,那时我就可以去香港了。但情况并不是像歌里唱的那样理想,中国大陆人去香港目前还是需要签证。如果现在人人都可以不要签证去香港,中国大陆的丐帮和穷困农民很快就会占领香港的大街小巷。但法理上香港已经属于中国管辖,中国人去国内的地方还要护照和签证,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弄了一个港澳通行证制度, 全球独此一例,和一国两制一样有创意。

不过假以时日,情况会慢慢变化的。目前香港有些市民还是有个终极担心,1997不是说50年不变吗,但到了2046年我们怎么办?我认为这是多虑了。香港已经是发达地区,经济无法再高速增长,每年GDP增长3%就算不错。而中国大陆的人均GDP每年至少增加10%,这样的高速发展还会持续至少15年(只要中国不再内乱)。我个人预计中国大陆15年之后(2022年左右)GDP还将进入7%的中速增长期,并将持续至少20年。这样算下来,1997的50年之后(2046年)中国大陆的人均GDP应该会接近香港的水平。 那时候大陆农民都富了,深圳罗湖关口就可以撤销了,港澳通行证也可以作废了。只有到那时香港问题才可以说得到了终极解决。

所以我建议艾敬妹妹应该再写首《我的2046》:2046快点来吧,那时我就可以去香港了,随便地。

杨飞,

2007年11月8日

返回香港图片库

 

 

 

 

首页

记录中国专题

旅行图文专辑

影展与讲座

作品出售

商业摄影服务

留言板

摄影师简历

网站更新

纪录片及视频

写作与出版

图片库业务

联系方式

English

 

Home

What's New

Pictorial Features

Exhibition Events

Fine Art Prints

Photo Services

Guestbook

About Me

China Specials

Videos & Films

Writings & Books

Stock Photos

Contact

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