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作品999kg.com

 

洞庭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摄影师手记
 

 

杨飞,2010年4月

 

2010年初我花了8天时间绕洞庭湖转了一圈,途经长沙、望城、益阳、沅江、安乡、津市、澧县、南县、华容、岳阳以及汨罗县,全程一千公里。

我查到的资料中最早环洞庭湖的是前民国《中央日报》记者李震一,1947年他就写下了长篇报道《洞庭湖环行记》。其后关于洞庭湖的图文不计其数。视频比较出名的是湖南卫视2006年制作的《环洞庭湖》系列专题片。文艺片还有电视连续剧《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等等。

一,洞庭湖水系历史回顾

洞庭湖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据传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个新加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湖面萎缩加剧,目前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变成了第二大淡水湖。枯水时湖面更缩小到不足500平方公里,都快没有湖了,变成了宽点的河道。所以有人称洞庭湖是洪道型湖泊,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是湖泊型洪道,洪水时汪洋一大片,枯水就剩几条线。这种萎缩趋势如果继续的话,老二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小三。完全消失也是可能的,荆江北岸的云梦泽就是先例。

 


洞庭湖卫星遥感测绘图。右上白色虚线为湖南湖北界和长江。鸣谢Google Earth

 

湖泊是最不稳定的地貌,几十年、几年乃至几周之内就可形成或消失。洞庭湖的快速扩张和萎缩,根本原因在于长江,可以说成也长江败也长江。长江水从三峡奔腾而下,出宜昌之后没有了峡谷的落差,流速变慢,而水量还在继续加大(北有汉江南有湘资沅澧),那河面就肯定会扩张。往哪扩呢?在秦汉之前,现在的江汉平原 (含武汉)是一个大湖曰“云梦泽”,传说面积巨大无比(超过一万平方公里),起到了存水(蓄洪)的作用。

但长江水也带来了大量泥沙,云梦泽就慢慢变小了,乃至被分割成很多小湖。到了唐宋年间,统一的云梦泽已基本消失,到近代此处就变成了江汉平原。长江水于是转而掉头南下,洞庭湖就开始越涨越大。可以说古云梦泽和洞庭湖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关系。现在岳阳有不少叫做“云梦”的地方 ,包括酒店名和路名,但那都表错了情,古云梦泽并不在岳阳,而是在湖北江汉平原。

长江水掉头南下也有人工因素。南宋地理志《舆地纪胜》说: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荆江大水,荆湖北路安抚使方滋“夜使人决虎渡堤以杀水势”。这个决口就是太平口,长江水从这里奔涌南下进入洞庭湖,形成了虎渡河。

 

洞庭湖明朝以来的围垦示意图(来源网络,点击放大

 

人们从唐宋年间就开始在荆江北岸分段筑堤保护新开垦和围垸而成的耕地(长江湖北段又称荆江)。1524年(明嘉靖三年),长江水北去的最后一个口子被堵上(郝穴堵塞),荆江北大堤连成一体,长江水就只有南下一个可能了。长江上游(四川)涨大水时,大量江水就从太平口、调玄口以及岳阳城陵矶倒灌进入洞庭湖。

到了清朝中后期,光是太平口、调玄口和城陵矶已经不够用了。1852年(清咸丰二年)长江大水,终于在藕池冲开一个大口子,江水从这里疯狂南下 ,奔涌九十多公里进入洞庭湖,形成藕池河。1870年又在松滋冲出一个大口子,形成松滋河。我这里说的很容易,当时决口的情况可是很惨的,整个洞庭湖平原一片汪洋,人和牲畜的尸体四处漂流,安乡县衙都被淹没,据说县官都是靠木桌逃命的。洞庭湖的面积飞涨,在1870年左右达至鼎盛, 一度超过6000平方公里。

综上所述,洞庭湖的水实际上来源于湘资沅澧以及长江四口(藕池、松滋、太平、调玄)。其中调玄口在1958年被人工建闸堵死,现可忽略不计。长江干流大水的年份,有近三分之一的长江水通过四口进入洞庭湖。自有水文数据以来,洞庭湖来自于长江四口的水量和来自湘资沅澧四水的水量基本持平(对半开)。

但为什么近代的洞庭湖又萎缩得这么快呢?应该说自然和人工因素也是对半开。自然因素就是泥沙淤积,特别是长江水含沙量巨大,使得洞庭湖越变越小。人工因素 同样也加剧了洞庭湖的萎缩,这就是围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围湖造田。

 

二,大通湖与南县 - 洞庭湖近代史案例分析

大通湖是洞庭湖区最典型的围垦案例,也是洞庭湖近几百年历史的一个写照。大通湖现在的面积约12.4万亩(82平方公里),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洞庭湖的湖中湖)。此湖在明朝初期乃是一片良田沃土。1852年和1870年,长江藕池和松滋决口,洪水凶猛,此地顿成泽国汪洋,变成了洞庭湖的一部分。当时大通湖有330多平方公里,东通东洞庭湖,南连南洞庭湖,西注目平湖,北纳藕池河,四通八达,故称大通湖。

但长江的大量泥沙也一并向洞庭湖倾注,洞庭湖开始迅速缩小。还不到三十年,清光绪年间,赤磊洪道与藕池河冲积扇合围,大通湖开始从东洞庭湖分离出来。

 


湖边的老人。2010年1月,益阳市大通湖区。点击这里继续放大。这位慈祥的大爷大约是我爸爸的年纪,感觉好亲切。如果我爸爸小时候没进城念书,估计现在就和这位爷爷一样在湖边谋生。他的自行车也是那种非常老的。这个木盆是杀年猪用的。佳能1dsII,EF28-135镜头。照片编号: xv8h3077

 

但大通湖的这个自然分离并不彻底,大水时依然有洪道和洞庭湖相连,能起到调节洪水的作用。从20世纪初开始,湖南地方拟将沿湖各垸合并筑成统一的“天祜垸”,将大通湖彻底与洞庭湖断开。而湖北省称此举妨碍长江泄洪,极力反对,扬言策划前来掘堤,并在1947年汛期于野猫咀挖口泄长江水入大通湖。湖北方面的激烈反应可以理解,大通湖的断开将使洞庭湖缩小几百平方公里 ,万一长江大水,洞庭湖起不到应有的蓄洪作用,武汉变成水乡泽国也是可能的。

1950年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湖南省水利厅负责实施大通湖垦殖计划。当时组织4万民工,历时6个月,形成了统一的大通湖大垸。从此大通湖与洞庭湖彻底断开,成了湖中湖。此后垦殖不断,并有军队参与(称军垦农场),大通湖面积日渐缩小,湖区良田日渐增加。

自1980年以来,洞庭湖区的人工围垦已经完全停止了,但自然淤积依然继续。泥沙淤积也不全是坏事,河流冲积造地是很常见的,看看上海一带就知道了。如果没有泥沙的淤积也就不会有江汉平原以及今天的武汉 。

洞庭湖淤积加围垦造地另外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南县。南县这块地方在1840年以前根本就是一大片湖加几个路出水面的小山头。1852年,长江洪水从藕池口大量进入,一路冲出一条大河来,河流直接进入洞庭湖,湖水短暂回春。随洪水而来的,是长江上游的大量泥沙,洞庭湖开始淤积,仅仅几十年,就淤积出一个南县来。

 


一马平川的南县大地。左边是湖,右边是田。湖面和耕地要互换是很容易的,难怪流行围湖造田

 

1895年,经光绪皇帝批准,湖广总督张之洞将这些各县争执不休的新增土地总归为“南洲直隶厅抚民府”,1914年改称南县。南县的地形绝大部分一马平川,那是一种令人费解的平坦,站在土地上,没有任何障碍物,除了远方的大堤高于视野内的大片平地。这些土地都是浑黄的藕池河带来的长江泥沙淤积而成的。

三,洞庭两大死穴:洪灾和血吸虫

冲积之地肥沃无比,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乃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但洞庭湖区并没有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之地,因为此湖有两大死穴:血吸虫和洪灾。

血吸虫是一种能致人死地的传染性寄生虫,1950年的统计中国约一千余万患者,一亿人口受到感染威协,13个省都有分布,洞庭湖区尤为严重。病发时患者腹大如鼓,大量死亡,疫区十室九空,田园荒芜。太祖毛泽东的文字“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说的就是洞庭湖区血吸虫流行的悲惨景象。

 


汨罗市磊石镇血吸虫标志(环湖四处可见)


血吸虫主要通过人和牲畜的粪便以及湖区的钉螺传染。近年虽然经过努力疫情大有好转,但血吸虫的根治和性病一样困难,稍有松懈又流行开来,彻底禁绝几不可能。此次我环湖而行,沿湖各市县满是严禁上洲下水的警示,说明目前疫情依然严重。防疫的努力也是四处可见的,湖边很多村子尤其大堤附近修建了 很多渔(船)民专用厕所。这么美丽的洞庭湖不准上洲下水,伴湖而居还有啥乐趣可言呢?

洞庭湖第二大死穴就是洪灾。水火无情,洪水所过之处田禾尽没,庐舍漂流,溺毙无数,而且大涝之后常伴随大疫,惨不忍睹(搜索关键词“长江,1870年,1931年,1954年,1996年,1998年”)。历史上长江大灾之年主要是由长江上游四川段(川江)的洪水和长江中游的洪水(洞庭湖、鄱阳湖水系)碰头,相互顶托而成。川江大水的时候,超过三分之一的的长江水通过四口以及岳阳城陵矶倒灌进入洞庭湖,若此时湖南的湘资沅澧也涨大水,那洞庭湖区就会堤垸尽溃,一片泽国。

 


津市市,澧水大堤高度与最高水位

 

只要川江和湘水的洪峰不碰头,洞庭湖的局域性洪灾一般不会特别惨。如果长江上有个总卡子能控制川江来水,那洞庭湖(以及长江中游)的大洪灾就可能得到有效治理。这个总卡子梦想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公元2003年,三峡大坝横空出世,梦想终于成了现实。

三峡工程耗资一千亿人民币,是地球上最大的钢筋水泥建筑。此坝除了防洪,也兼有发电的好处,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现在的洞庭湖最乐观的估计容量也不过180亿立方米,而三峡水库的容量超过两个洞庭湖,为393亿立方米。从理论上来说三峡大坝的防洪作用不可否认。

 


南县农家,木船就在房梁上,时刻准备防洪

 

不过,三峡大坝自2003年下闸蓄水以来还没有经过特大型洪峰的考验,其防洪效果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三峡大坝的建成也不是说洞庭湖区(及长江中游)从此高枕无忧,因为长江上游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00亿立方米,而三峡大坝有效蓄洪量不过221亿立方米,只能起到削峰(而不是蓄洪)的作用。洞庭湖区在防洪方面切不可麻痹大意。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水库的泥沙淤积以及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水电站的死穴。黄河三门峡大坝1961年建成后世人普遍认为黄河防汛的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但仅仅过了四十年时间,三门峡大坝就从中华民族的骄傲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恶梦,渭河变成了地上河,水患不断,黄河干脆变成了准季节河。现在一般认为,三门峡大坝的拆除弃用只是个时间问题。三峡大坝是否会重复三门峡大坝的悲剧,这个问题同样有待于时间来回答。

 

四,本次环洞庭湖情况总结

1,湖区河流密布,大桥处处,但桥下水很少,长江来水剧减,断流者众;

2,血吸虫病依然形势严峻,但不顾禁令在洲上放牧的依然常见;

3,从住房情况看,湖区不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4,大堤高悬(地上河和地上湖),湖区防汛极端重要;

5,垃圾遍地,湖区卫生和环境问题严重;

6,从国道至最偏僻的小道,四处可见可怜的智障流浪人士;

7,在耕地上修建墓地的行为非常普遍,屡禁不止。土葬行为抬头;

8,虽然枯水,但岳阳城陵矶港依然繁忙,千吨级以上货轮密布。但正规的内河客运已经基本死亡(渡口除外);

9,湖区用于造纸的大片速生杨树林四处可见,新的树林依然在扩张,造纸业并没有完全退出湖区。

 


水面垃圾,南县中鱼口乡省道204旁

 

以下详细说明:

1,湖区河流密布,大桥处处,但桥下水很少,断流者众多。这断流的主要是虎渡、松滋和藕池三大河及其为数众多的分汊,也就是说长江来水剧减。2009年枯水季节洞庭湖遭遇了严重水荒,湘资沅澧四大支流都创下了历史最低水位,省会长沙自来水厂被迫紧急加长管道,深入湘江中部取水,否则两百万人将断炊。

由于缺水形势严峻,湖南有人建议在岳阳城陵矶修建洞庭湖大坝,将湘资沅澧的水留在本省。江西省也提出了修建鄱阳湖大坝的主张。这种天方夜谭般的主张提醒我们淡水资源已日渐稀缺。有人把洞庭湖的水荒归咎于三峡大坝,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不对的。大坝本身并不消耗水资源,相反它还能调节水量(拦截洪水,在枯水期放出来)。但三峡水库流量的控制就变得很微妙(何时蓄水,蓄多少,下泄水量大小等),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或加重长江中下游的水荒。

据《洞庭湖区湖泊淤积分析》一文所载,虎渡、松滋和藕池河的长江来水自1951年就开始持续减少(1950-1960长江汉口以上总水量平均有30.9%进入洞庭湖,到1960-1970年这个数值减少为19.3%)。 那时候没有三峡大坝,水量减少主要原因是长江湖北段(荆江)数次人工及自然裁弯取直,长江水流加快,水面下降。当然,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在枯水期下泄水量不够也是造成虎渡、松滋和藕池三大河不少分汊断流以及洞庭湖水荒的原因之一。伴随而来的好消息就是洞庭湖来自于长江的泥沙淤积减少。
 

 

 

 

(以上四图点击放大)

 

2,血吸虫病依然形势严峻,但不顾禁令在洲上放牧的依然常见 。血吸虫的问题前面已经说明了,但河滩沙洲上大片天然草地对湖边饲养牛羊的农户来说是致命的诱惑。湖区畜牧业是否该彻底禁止?要如何禁止?谁来监督?很多问号。

3,从住房情况看,湖区不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茅草土屋农家已经很少,大部分都是两到三层的砖瓦小楼,个别农家小楼已近别墅标准,看得我口水直流。就县城来看,即便是经济不发达的小城如津市市都出现了不少高层电梯公寓,当然棚户区也还大量存在。

 

   

 

   

(以上四图点击放大)

 

4,大堤高悬(地上河和地上湖),湖区防汛极端重要 。无路是湖区还是湘资沅澧沿线,所有的大堤都高出居民区和农田很多,而且随着泥沙日渐淤积,大堤也被迫不断加高,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湖区防汛必须警钟长鸣。

5,垃圾遍地,湖区卫生和环境问题严重。路边、湖边、河边、池塘边、灌溉渠上,四处可见随意丢弃成堆的生活垃圾。汛期时这些垃圾很多将随江而下,洞庭湖和长江就会变成天然的垃圾输送带。生活垃圾和污水之外,农业造成的湖水富营养化也不可忽视,2005年的监测洞庭湖水为中营养,总磷总氮均超标。农业是导致有机污染的重要原因。

 


岳阳鹿角渔业新村农家屋前池塘

 

工业废水也不可忽视。洞庭湖天然芦苇很多,2006年统计湖区有超过250家造纸厂,其中99%都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直排洞庭湖。2005年洞庭湖总体水质重度污染,IV类、V类和劣V类水分别占10%、30%、60%(按照地表水国家标准,水质分五类,类别越高,水质越差,劣V类的污染程度超过V类)。2006年底湖南省政府下决心关闭了湖区234家中小型造纸厂。到2008年初,洞庭湖10个监测点报告水质达到III类标准(基本适合养鱼)。历史上湖区造纸厂整治过很多次,希望这次别又死灰复燃。

6,从国道至最偏僻的小道,四处可见可怜的智障流浪人士 。这个问题我在107国道北京至长沙段就注意过,没想到洞庭湖区的省道县道甚至大堤的简易小道上都有这些流浪人士的身影。犀利哥到处都是,我不知道各地的民政机构和志愿者组织都干什么去了。中国目前对流浪人士实行自愿救助制度,问题是智障人士要如何知道收容站在哪里?底层公民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这是国家的耻辱。

 


岳阳县鹿角港,流浪老人

 

7,在耕地上修建墓地的行为非常普遍,屡禁不止。四处可见棺木出售,土葬行为抬头。 死人与活人争夺生存空间,这种陋习必须根治。要大力加强火葬、树葬等宣传力度,立法严格禁止在耕地上埋死人。

 

 

 

 

(以上四图点击放大)

 

8,虽然枯水,但岳阳城陵矶港依然繁忙,千吨级以上货轮密布。但正规的内河客运已经基本死亡(渡口除外)。主要因为水路客运实在太慢了,而且湘资沅澧四条河流都很季节性,枯水季的航运常有搁浅的威胁。随着高速公路的兴起,2007年长沙轮船客运码头正式被拆,长沙始发的客轮全部停航,湖南内河客运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水路货运依然比火车有价格优势,尤其是傻大黑粗的煤炭等物资,所以湖南最大的火电站华能电厂就建在岳阳的城陵矶港。

 


枯水期依然货船云集的岳阳城陵矶港

 

9,湖区用于造纸的大片速生杨树林四处可见,新的树林依然在扩张,造纸业并没有完全退出湖区。 大片树林肯定对泄洪不利,单一的速生林也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但我们的生活又离不开纸张。这利弊要如何权衡?如果汉寿县西洞庭湖的沙洲万亩杨树林还情有可原的话,本人认为岳阳县在湘江河滩上大量种植速生林是错误的。

 


岳阳县中洲乡湘江河滩新开垦的速生林

 

五,洞庭湖的未来

任何事物都终有一死。古云梦泽死了,现代的洞庭湖也将一样。唯一的问题:什么时候?

大通湖和南县的例子说明了洞庭湖1900年以来快速萎缩的原因(自然和人工因素各占一半)。自然因素是泥沙淤积,特别是长江水含沙量巨大。1870年之后三分之一的长江水通过四口进入洞庭湖,加上湘资沅澧四 水,总共给洞庭湖平均每年带来约一亿立方米的淤沙,其中长江四口8000万立方米,湘资沅澧2000万立方米)。洞庭湖最大时的容积也不过400亿立方米 ,这么算来要400年泥沙才能把洞庭湖填满(湖完全消失)。

但人工因素加剧了洞庭湖的消失,这就是围湖造田。围湖造田首先是由于泥沙自然淤积。若不是泥沙淤积成洲,深水湖根本没有围垦的可能性。可以说自然淤积和人工围垦是互相促进,越淤积越围垦,越围垦越淤积,形成了恶性循环。原来要400年才能自然消失的洞庭湖,到现代只要一两百年就可能消失。现在湖区的围垦已经完全停止了,洞庭湖的寿命 则取决于泥沙淤积的速度。

2003年三峡大坝的蓄水给长江中游特别是洞庭湖带来了新的变数。长江中游河道的裁弯取直(加上三峡蓄水)使得进入洞庭湖的长江水越来越少,而且水越来越清,泥沙都淤积在三峡水库里面了。这对洞庭湖当然是好消息 ,它可能不会死得那么快了。(三峡水库的未来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一般认为钢筋水泥建筑的有效寿命不会超过两百年)

本人估个大数,纯自然淤积的话洞庭湖可能在公元2200年消失,加围垦的话可能在2100年。现尚无确切数据说明三峡蓄水之后进入洞庭湖的长江泥沙量,若泥沙量减少一半,加之围垦停止,本人估计洞庭湖的消失将在2150年左右。消失是指洞庭湖作为一个整体大湖不复存在,并不排除剩下很多星罗棋布的小湖,就如古云梦泽消失后现在的江汉平原依然多湖,其中一些还相当大,如面积达350平方公里的洪湖。

走在洞庭湖区四处高悬的大堤上,我总琢磨着这种水涨堤高的局面还会持续多久?量变必定走向质变,或决口,或移址,或改道。内陆高地的水总要流向大海,至于走哪条道,理论上有很多选择。黄河改道较为频繁,长江也会,只是时候未到。湖泊随江河而生,也将随江河而动。从这个角度来说洞庭湖不会死,它将只是换个地方,改个名称。

 


汨罗市新塘乡。虽然有血吸虫的威胁,但很多人依然在洲上摘野菜。此图刊登于英文版中国画报。


六,洞庭湖与我家

洞庭湖区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杨作霖先生1935年生于澧县保和堤一个标准的种田兼打鱼两栖农家,我的妈妈1941年生于澧水边的小镇津市,1962年大学毕业后在澧县梦溪中学教书,我爸爸则在北京空军任职。小时候妈妈经常带着我和姐姐长途跋涉从津市去长沙再转往北京。1970年代没有高速公路,从津市去长沙汽车颠簸300公里远没有轮船卧铺舒服。客船夕发朝至,顺澧水而下,横穿洞庭湖,再逆湘江而上抵达长沙。

范仲淹《岳阳楼记》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年幼的我曾在洞庭湖里飘来荡去,所以对范大夫的文字领会深刻。从轮船甲板远远望去洞庭那湖就像海一样,四至无边,千吨级客轮像一片树叶似地在大水中飘零,汽笛嘶鸣,风声呜咽,禁不住让人心生一丝恐惧。 。。

我应该停止啰嗦了。本人近年来对视频纪录片的兴趣超过了图片,这次枯水季环洞庭湖只是我洞庭湖私人纪录片的投石问路。其实连路都没问全,我至少还应该在5-7月的汛期再走一趟。 祝愿此湖的血吸虫和洪灾日渐远离,大堤安全,人民幸福,也祝愿我的纪录片项目能早日开工。

杨飞,
2010年4月


 

返回环洞庭湖专题

 


关注老杨
杨飞作品集:www.999kg.com
微信:yangfei789288
微信公众号:老杨书吧
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推特Twitter@feiyang17
Facebook:yangfei999999@hotmail.com


本人不加入官方协会,坚持独立创作,作品免费阅读,不刊登任何广告,但是创作人也需要生活,您若喜欢拙作,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打赏。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是我的手机号:13974850714。微信打赏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感谢支持独立作家。


 

留言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