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的旅行摄影快速指南

by 长沙杨飞

 

第五章:到了旅游点怎么拍

(分类技术指导篇)

 

      本章目录(点击直达相关章节)

第一节,风光篇

     1,风光摄影综述:稳定压倒一切

     2,风光构图注意事项

     3,关于踩点

     4,白天的风景拍摄(不使用三脚架)

     5,弱光/夜晚的风景拍摄(使用三脚架)

     6,特殊风景的拍摄

        A,车流、瀑布、喷泉和星光

        B,焰火与烟花

 

 第二节,建筑篇 - 寻找有趣的形状

 第三节,人物篇 - 准大头帖

 第四节,静物与特写篇 - 细节的力量

 第五节,博物馆篇

 第六节,街头摄影篇

 第七节,旅游合影篇

 第八节,视频和短片的拍摄

 第九节,手机摄影谈

 

 第十节,旅行摄影实战案例

    1,柬埔寨

    2,中国上海

    3,老杨的川藏线

    4107国道

第十一节:怎样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摄影水平

    1,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2,坚持神经质和独立思考

 

 

 

第一节,风光篇

 

1,风光摄影综述:稳定压倒一切

 

毫无疑问旅游摄影第一重要的是拍风景。旅游花了那么多钱,挤得汗流浃背,不搞几张漂亮的风景图片回家那可亏大了。说到风光图片,大多数人第一就会想到明信片、画册以及挂历,这些图片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清晰。要拍出超清晰的照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相机要超级稳定,杜绝任何震动。风光摄影的技术诀窍就在于邓小平说的:稳定压倒一切。 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

 

I,尽一切可能使相机稳定,杜绝任何振动;
II,相机设定在最佳光圈F8或更小(如F11/16);
III,ISO设定要尽量低,如ISO100。

 

为什么要ISO100?因为ISO最低时噪点最少,图片最细腻。ISO800以上的风光片是惨不忍睹的。请注意推荐ISO100是针对大部分数码单反来说的,有小部分数码单反如SONY的A700,它的动态范围最佳在ISO200,虽然此机ISO最低可到100,但对A700显然我们应该用ISO200来拍风光。但话说回来,ISO200以上拍摄风光依然不推荐,除非万不得已。

 

为什么要F8?在第二章名词解释光圈时我们有一个重要结论: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解像度最高。135数码单反镜头的中等光圈为F8。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F2.5到F8之间,中间的F4.6为最佳光圈。

 

为什么有时需要F16甚至F22?第二章名词解释说过:如果要求最大景深的同时图片解像度也要最高,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最大景深要求光圈F22,而最高解像度要求F8的光圈。如果景深的重要性超过解像度,那就只能优先照顾景深。

 

曝光准确性基本不用担心,现代相机的区域(平均)测光都很准。但日出前后的拍摄要多加留意,光照强度变化非常大(有云时尤甚),要不停的回放看图片效果,及时加减曝光。也可用点测光,但我用得不多。

 

关于稳定性,毫无疑问三脚架是第一选择。但并不是说任何时候都必须三脚架。如果白天光线非常好,快门速度已经高于安全速度好几倍,又或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使用三脚架,手持相机也一样要拍。本章把风光摄影在技术上分为两类:使用三脚架的和不使用三脚架的。

2,风光构图注意事项

 

在讨论光圈快门等技术活之前,先说几句构图。总体来说依然应该遵守第四章提到的构图原则,以黄金分割为主,辅以对称,搞点前景,并注意留白。

 

风光图片的留白往往指天空,也就是天空在图片中占多大比例。一般来说从1/3到1/6都是可以的,没有绝对标准。如果天空云彩漂亮就多留,反之则少。如果遇到罕见的戏剧化天空如火烧云,那就干脆以天空为主,白留给地面。

 

戏剧化的光线也正是风光摄影需要刻意找寻的。所谓戏剧化就是明暗或者颜色对比很强烈的场景。拍摄风光要时刻注意那种偶尔钻出来的一缕缕的光线。

 

 

风光构图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参照物。有人旅游拍了很多名山大川,自己看着很雄伟,但外人却感觉不到,因为图片里没有参照物,谁知道是不是个假山?所以风光图片是否包含参照物显得尤为重要。参照物可以是人,亭子,汽车,任何一般人知道大小的物体都行,用以衬托山川的雄伟。参照物还能起到视觉焦点的作用,乃点睛之笔。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否应该包含参照物,那就包含与否都拍,反正数码片子不要胶卷钱。

 

这里顺便说说地平线。一般情况下地平线一定要平。如果用三脚架,云台上有简单的水珠水准仪是最好。相机内部如果有电子水准仪,要及时加以利用。

 

 

    

参照物示意图

 

 

3,关于踩点

 

踩点很重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拍风景最要找的是制高点。爬山/爬楼不可避免。我一般到景点就会四处打听此处最高点在哪里。爬到山顶满眼风光,很多人上来就换上广角镜头。大全景当然要拍,但不要忘记也换上70-200/300mm中长焦镜头,选最漂亮最有特色的局部也拍几张。构图要简洁,切忌贪多是我们的一贯原则。以下为在制高点用中长焦拍摄之案例:


在30楼屋顶拍摄的长沙湘江大桥,105mm中焦距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观景台所拍的黄浦江,135mm中长焦

 

 

在酒店50楼用85mm中焦距拍摄的新加坡金融区

 

在制高点也不一定全用中长焦。下面这张就是用20mm广角所拍的新加坡金融区,拍摄点在46楼。One Raffles Quay 是一座在建的大厦,工地大门的保安不让我进。我想尽办法绕到后门,捡到一顶破安全帽,挤进建筑工人队伍里混了上去。来到46楼一看,本来就恐高的我吓得直哆嗦,因为45楼以上的外墙玻璃都还没安装,四周只用一道绳索拦着。请注意图片右下角的地面和螺丝 – 这离自杀只有一步之遥。高楼的风特别大,拍的时候又飘起了小雨,镜头都淋湿了。不说了,现在想起来还腿软。

 

 

踩点首先是家庭作业(查旅游点资料和图片);第二,到达旅游点第一件事:赶紧找当地明信片和画册,看看哪几张拍得最漂亮,然后装做要大量购买的样子问店家:这张是在哪个地方拍的? 地点确定,然后扛着三脚架去那地方守着,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到理想的光线,这风光糖水片就搞定了。这些当地明信片一般都包含旅游点的地标建筑,北京肯定要有天安门,拉萨一定会有布达拉宫。包含这些地标建筑的风光片是旅游风光摄影的首要目标。

 

其实地球上著名城市和景点早就被大师们拍烂了,以至于最佳拍摄点往往都立着牌子:此为拍照处。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模仿并不为丑,有谁生下来就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大家都是从临摹开始的。运气好的话在临摹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发现比明信片更好的构图。
 

 

3,白天的风景拍摄(不使用三脚架)

 

点踩好了,在作案的具体实施阶段,最重要的还是相机的稳定性。稳定性至高无上。基本原则:时刻记住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50mm焦距拍摄时最慢要用1/50秒快门,最好再快点,1/125乃至1/250秒,越快越好。为此要不惜使用高ISO/大光圈(在不可能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

 

不过凡事需有度,没有必要一味追求超高快门速度,超出安全快门速度两三倍即可。在保证了速度后,也要适当考虑最佳光圈(F8)和尽量低的ISO。

 

拍风光经常用到ISO100加F16,大白天的快门速度可低到1/25秒甚至更慢。在万不得已不能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手持拍摄稳定相机注意事项有:

 

I,坚持双手持机,即便口袋小DC也要如此。
II,光线不佳时只要手持相机,就习惯性打开机身或镜头防抖。
III,两腿前后站立,不要平行站立。
IV,尽可能寻找身体支撑,如靠墙或树站立,或手肘撑在栏杆或窗台上等。
V,按快门要温柔,切忌粗暴,呼吸要均匀,也可短时停止呼吸。食指按下去要匀速,切忌突然加速。
VI,如果觉得这张照片有糊掉的嫌疑,那就赶紧重复多拍几张,总有一张相对清晰点。


关于防抖的补充说明:在防抖功能打开后,按快门不要太快,因为防抖系统从启动到稳定下来需要0.5到1.5秒左右的时间,别在这个时间内触发快门,要等防抖系统稳定之后才触发快门。如果是镜头防抖(佳能的IS和尼康VR等),你可以从取景框里清楚感觉到防抖系统从启动到稳定的工作过程。按快门坚持慢速和匀速总是正确的。对于转瞬即逝的街头抓拍,半秒也不能耽误,有时不得已需要迅速按下快门。如果光线条件好如大晴天走在大街上,建议干脆关闭防抖。

 

 

4,弱光/夜晚的风景拍摄(使用三脚架)

 

时间和耐心对弱光风景的拍摄非常重要。最能拍出好风光的时间是日出和日落时分。如果日出为早上七点,你需要提早一个小时起来去踩点寻找合适的角度。为了保险起见,也可提前一天去踩点。日落时分先别忙着去吃饭,这时的天空往往是最戏剧化的。而夜景的最佳时段是在天快黑但还没完全黑的15分钟左右。此时建筑物的轮廓还依稀可辨,而灯光已经很突出。再晚半小时就黑乎乎的,除了灯光以外什么都看不见了,明暗反差太大。因为适合拍摄夜景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5分钟,我一般提前两个小时出来踩点,然后架好三角架在那等着。

 

拉萨的等待。(时间和耐心非常重要)

 

夜景经常需要曝光数秒、数分钟以至数小时,此时只有神仙才端得稳相机,毫无疑问必需一个巨大而稳定的三角架(以及云台)。其次要坚决用快门线(因为按快门时手会抖)。一个几百元的狗头以中小光圈固定在稳定的三角架上用快门线,比一个上万元的专业镜头手持拍摄的效果要好10倍。

 

在此重点强调三脚架。我发现不少摄影爱好者的相机和镜头都很高级,一个摄影包里装了好几万的家伙。但他们没有随身携带三角架的习惯,要不就是用着一个晃晃悠悠的劣质三角架。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旦相机端不稳或架不稳,在机身和镜头上的投资都将化为乌有。练功夫就要从蹲马步开始,脚底站不稳就没法练武功。三脚架除了稳定,它还能让我们养成严谨的摄影习惯。相机老拿在手上容易啪啪的一顿扫射。虽然数码相机不要胶卷钱,但一天几百张下来会占很多硬盘空间,后期处理也工作量巨大。

 

什么样的三角架算是稳定?把架子完全打开,前后左右用力按,晃动者枪毙。没有三角架就不要谈严肃的风光摄影,免得让人笑话。在体力所及范围内扛上一个尽量大的三角架,最好任何时候都不离身。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能带的时候必须带上三角架,不能带的时候克服困难也要带上。职业风光摄影95%以上的图片使用大型三角架,这也正是职业摄影师和业余爱好者的主要区别。加拿大风光摄影权威之一Michael Reichmann 说过:我有三个三角架,它们分别是:大的,更大的,最大的(big, bigger, and the biggest)。

 

我本人有点不稳定恐惧症,连风吹对三脚架的微小晃动都很担心,经常在三脚架下挂一石头或摄影包以增加稳定性(注意别让摄影包晃动)。有时候在大桥上拍,三角架本身的稳定性没问题,但汽车特别是大客车经过的时候桥面的振动也让我心惊肉跳。我都是等到大车过了才按下快门。都快成神经病了。

 

一般来说,相机一上三脚架我会就习惯性地干两件事:1,打开反光板预升功能;2,关闭相机或镜头的防抖功能。不管是CCD防抖还是镜头防抖(IS/VR等),那都是在手持相机时发挥作用的,在三脚架上防抖功能反而会使图片清晰度下降。虽然最新型的镜头号称能自动关闭防抖(据说能自动探测是否使用了三脚架),但保险起见还是手动把它关了吧,一秒钟的事。

 

谈一下反光板预锁(MLU,mirror lock up)。单反相机一按下快门就会咣当或者咔嚓的一声,这声音是因为反光板要先翻上去,然后打开快门开始曝光,曝光结束快门关闭,反光板再回位。反光板的上翻会撞击相机产生微小震动使照片发糊,虽然很微小,但如果图片放大到12寸以上还是能看出来,快门速度在1/10秒左右时反光板震动产生的模糊尤为突出。

 

反光板预锁实际上就是按两次快门才拍一张照片。按第一下快门时反光板翻上去,此时请耐心等待三秒钟,等微小震动完全消失,再按一次快门,完成拍摄。 反光板预锁一般是结合快门线使用的,直接按快门的手很难做到完全不抖。

 

口袋小数码相机和M4/3系统相机没有反光板,无需担心反光板预锁问题。如果没带快门线也不要紧,用自拍即可代替。

 

用三脚架拍风光特别是夜景风光推荐用A模式,也就是光圈优先Aperture Priority。也可用M档全手动控制光圈和快门。夜景风光千万不要使用相机的绿色自动档或者半自动P档。高速快门能防止抖动,弱光下相机内的电脑选择的曝光组合是尽量高速的快门和最大光圈。但是一个镜头在最大光圈下解像力是最差的,最佳解像力是在中等光圈值F8/11。拍夜景设定F11的光圈,对应的快门速度可长达10秒以上,所以我们都支好三角架。相机内的电脑虽很聪明,但还没有聪明到判断摄影者是否携带了三角架。所以不能用P档。

 

城市夜景风光为了显得灯火辉煌,略微过曝光是必要的。具体过曝光1/3档,半档或者一整档要看你自己的喜好,和此相机对夜景测光的准确性(有的相机很容易被灯光欺骗,欠曝严重)。为了保险,最好进行包围曝光,一个场景我一般拍三张,相机给定的曝光值一张,过半档和一档各一张。

 

夜景的准备工作方面,在秋冬季要注意多穿衣服,带上半指手套,一个小保温水壶。晚上气温低,要注意防感冒。夏季要注意带上花露水等驱蚊用品。其次,要带个小手电,有时候目标太暗以至于无法自动对焦,手电可以局部照明让相机对上焦。手电照也不管用?那就目测一下距离然后手动对焦好了,或者干脆设置到无限远。

 

关于滤色镜,偏振镜为必须,但也不要滥用,比划一下效果,必要时才用。UV镜我从来不用,我的镜头都是裸体的。灰渐变滤色镜也带一个吧,夜景明暗反差很大时用得着。没有渐变镜也行,包围曝光三张再PS后期合成,效果也很好。还建议带个黑色小纸片,明暗反差太大时可在镜头前面局部遮挡。

 

 

6,特殊风景的拍摄

 

  A,车流、瀑布、喷泉和星光

 

瀑布和夜景车流看起来一点也不相关,一个白天一个晚上,但它们的拍摄方法是相同的,那就是用三角架进行长时间曝光。拍摄瀑布最短的曝光时间也需要半秒,常用2秒,这样流水就能在底片(或CCD)上滑过,得到如雾似烟的效果。车流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通常在十秒以上,有时超过三十秒,这样车灯才能滑过相当的距离。具体要多少秒可以自己试,反正数码片子不要钱。

世界最大喷泉,新加坡新达城的财富之泉。曝光约四秒。三百万像素的佳能G1小DC拍摄。

 

 

湖南株洲炎陵县桃源洞东坑瀑布局部。曝光1秒,光圈f8,使用偏振镜。三百万像素的佳能G1小DC拍摄。

 

 

曝光约十秒的长沙火车站喷泉

 

这些长曝光片子具体要怎么拍呢?

 

第一步,先把相机的ISO调到100。第二章名词解释说过(ISO与图片质量),拍摄风光需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一般来说是ISO100(有的相机是50,还有的是ISO200),这样才能得到精细的画面。

 

第二步,确定测光模式。瀑布和车流一般用局域平均测光即可,用中央重点测光也可以,一般不使用点测光。

 

第三步,确定拍摄模式。可以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或者全手动模式,任何一种都可以:

 

光圈优先:对135数码单反镜头来说我们应该把光圈设置为最佳解像度f8或者f11。把相机顶上的主转盘打到Av(或者A),然后设置光圈f11,对准瀑布半按快门,相机就自动给出能准确曝光的快门速度。如果快门速度不够慢,只有1/4秒怎么办? 减小光圈即可,从f11减小到f16。如果减小到f22还是达不到一秒的快门速度怎么办?此时可以使用偏振镜,它像墨镜一样能起到减光的效果,可以进一步降低快门速度。偏振镜一般可以使快门速度降低一到两档,比如从1/4秒降到1秒。偏振镜还有消除树叶和水面反光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减光镜(也叫中灰镜),其作用类似墨镜。中灰镜有2x、4x、8x等不同规格,数值越大减光性越强。中灰镜只是单纯降低光照强度,不能消除树叶和水面的反光。

 

快门(速度)优先:把相机顶上的主转盘打到Tv(或者S),拍瀑布的话一般设置速度2秒,车流我多用20秒。选好场景确定构图,半按快门,相机就能自动给出能准确曝光的光圈。如果是f11那是最好。如果是f5.6或者f4也不要紧,进一步减低快门速度即可,f5.6两秒、f8四秒以及f11八秒都一样能正确曝光。

 

全手动模式:把相机的主转盘打到M,同时调整快门和光圈,观察相机的测光指示,等达到中间值(不+也不-)时按下快门即可。

 

综上所述,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或者全手动模式在拍摄瀑布和车流时其实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要达到两秒或者更长的曝光时间,并使用最佳光圈。如果不行就继续把光圈开小(此时景深也会变大)。如果开到f22最小光圈还是不能正确曝光就使用滤色镜,偏振或者中灰。

 

上海外滩。光圈f16,曝光约20秒

拍瀑布的时候如果你想拍得幽暗一些,减低曝光半档即可。拍车流的时候如果你想拍的金碧辉煌一些,那就增加曝光半档或者一档就行。

 

如果极端一点,把曝光时间延长到一个小时(3600秒)甚至更长,黑漆漆的夜空也能拍出漂亮的星星轨迹。地球每十四分钟转动一度,星星的光虽然很弱,但曝光两个小时就亮了,还会拉出漂亮的轨迹。夜空都是黑漆漆的,我们的肉眼并看不到这些轨迹,从这个角度来说,瀑布车流和星空的照片都是造假。假得漂亮一些,就艺术了。

 

珠穆朗玛的星空。晚11点到凌晨3点4小时曝光

 

拍瀑布或夜景车流我严重推荐使用快门线以彻底消除手震。如果没有快门线就用自拍,反正手别碰相机。如果是拍星空,那快门线就是必须的,总不可能手钉在快门上几个小时吧 ,那还不得断了?

 

 

B,焰火与烟花

 

逢年过节经常有焰火与烟花表演,很多人觉得看起来容易拍起来难。其实拍礼花和城市夜景的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

 

  I,尽一切可能使相机稳定,杜绝一切振动;

  II,相机设定在最佳光圈F8,ISO设定在最低(如100);

  III,想办法包含一个醒目的前景。这个前景很重要,要不然世界各地哪里的烟花都一个样子。

 

在下面这张图片里我选择了鱼尾狮为前景,在新加坡没有什么比作为国家象征的鱼尾狮更好的前景了。佳能1ds mark II 数码单反,B门, 3.9秒, F7.1, ISO100, EF28-135镜头 @ 28mm, 三脚架,快门线,手动对焦到无限远。

 

推荐的光圈F8要灵活掌握,如果拍了两张发现欠曝严重,那就赶紧加大光圈,比如F6.3,反之则赶紧缩小光圈。曝光时间一般建议4秒以上,看单个烟花燃放时间的长短。之所以要4秒以上是要拍出烟花拖着长尾巴升空然后炸开,显得有动感。

 

数码单反拍摄我建议用B门和快门线。B门可以任意控制曝光时间,快门按下去几秒就曝几秒,根据烟花升空的情况灵活掌握。比如你可以曝光10秒以便让更多烟花炸开,但也要注意别过曝太多。

 

毫无疑问,这必须用三脚架。如果连续几张都是一个角度相机纹丝不动的话,后期还可以PS做叠加,显得灿烂无比。

 

新加坡的鱼尾狮与新年焰火

 

 

第二节,建筑篇 - 寻找有趣的形状

 

大部分建筑本身都是对称结构,所以在构图上我们应该以对称为主,黄金分割为辅,可能的话搞点前景,并注意留白。此外, 因为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以形状取胜,所以要拍出漂亮的建筑图片最重要的是寻找有趣的形状,如圆形,L形,V型,三角形什么的。如果建筑物全局的形状不好找,局部的也行。腿要勤快,如果构图不满意,在按快门前多绕此建筑走一走,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看看,直到你找到满意的形状为止。以下为有趣形状举例:

 

上海火车南站

 

 

新加坡Gateway Tower

 

 

北京,国家大剧院

 

 

上海金茂大厦凯悦酒店

 

 

新加坡最普通的居民楼,没啥可拍,但把它拍满框还有点意思。

 

这张天安门是典型的角度,明信片拍法

国家大剧院和金茂大厦凯悦酒店都是正面拍摄,全对称结构,稍嫌呆板。从侧面拍摄画面会活泼一些,如这张北京天安门就是45度角拍摄。

 

 

具体机位而言,一般有仰视、平视和俯视三种。上面两张是典型的仰视拍摄,其特点是线条向上汇聚,夸张变形很严重。机位越靠近变形越大。这种变形有利于表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取景时要注意虽然两边线条是斜的,但图片最中间一定要垂直于地平线,否则建筑物就有倾斜倒塌的感觉。

 

如果不想要这种仰视变形,那就离它远点拍,等基本相当于平视取景时汇聚变形就消失了,就像这张远距离拍摄的新加坡Gateway Tower。

 

这张新加坡金融区是典型的俯视拍摄,其特点是线条向下汇聚,正好与仰视相反。当时为阴雨,天空没什么特色,所以天空只占很小部分。Sigma适马17-35mm镜头@20mm.

 

 


 

上面三张分别是:岳麓书院、长沙富丽华酒店、长沙北正街天主教堂。这三张都是在三脚架上拍的,Sigma适马17-35mm镜头,20mm左右的广角。前两张基本平视,所以没有线条向上或向下汇聚的问题。拍室内一般常用20mm左右的广角镜头,能夸大空间感,使本来没多大的房子显得很大。这也正是酒店和房地产商最喜欢的。

 

新加坡会展中心Expo地铁站。天空为漂亮的蓝色,很显然是在傍晚拍摄的 - 夜景的最佳时段。Sigma适马17-35mm镜头@20mm。由于大广角加仰拍,变形非常严重,整个屋顶变成了一个大椭圆形帽子。变形虽不好,但我们将计就计也能搞出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来。

 

 

虽然拍建筑常用广角镜头,但并不是说中长焦就不用。在拍摄建筑物局部,以及远距离拍摄时依然离不开长焦。上面两张图分别是200mm焦距拍摄的新加坡Sri Mariamman印度庙,以及105mm中焦距拍摄的北京前门局部。

广义来说建筑也是风光摄影的一部分,所以前面提到的风光摄影技术原则同样适用于建筑摄影,那就是:

1,尽一切可能使相机稳定,杜绝一切振动;
2,相机设定在最佳光圈F8或更小(如F11,16),ISO设定在最低(如100);
3,确定是否包含参照物。

除了建筑的外形,建筑物的内部也是重要的拍摄对象。但很多大厦的保安人员一般都不让你拍照,尤其当你手持体积巨大的数码单反时。办法有两个:1,事先联系大厦管理部门取得许可证;2,偷偷进来,拍了就走。搞许可证太费事,但溜进来拍了就跑意味着无法使用三脚架,为了使图片不糊,有时只能使用高ISO或者大光圈,这很不利于得到高解像度图片。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清晰度稍差总比没拍到好吧?


 

第三节,人物篇 - 准大头帖

 

旅游途中拍人物的机会是很多的,当地人长相打扮都颇有特色,会使我们的相机忙个不停。构图当以简单为主,肖像照就似大头贴,按护照和身份证照片的要求办事就好,和前面提到的满框构图原则完全一致。以下为大头照案例:

不过凡事别走极端,有时不可一味追求大头照。如果是个少数民族衣服很漂亮,那就至少拍个半身,把上衣拍全。如果裤子也漂亮就拍全身。又或者此人手持一个有特色的物品,那就至少的把手部以上连大脑袋一起拍进来。前面构图总原则提到过:在按下快门前一定要想想:能否继续减少取景框内的事物?如果再排除一个那我想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了,这时才可以按下快门。看看下面这些案例,如果只拍大脑袋不拍上半身,效果会怎样呢?

除了大头照和半身像,如果人物周围的东西能起到交待环境和烘托人物的作用,那就别管大头照原则了,连人带物一起拍吧。此时就不是纯肖像摄影了,称之为环境人像更为准确些。参见下面的图例:

在光圈快门等具体的技术操作上,肖像照一般教科书都推荐大光圈,这一般不错,因为大光圈小景深,拍出的图片除了大脑袋清楚,四周的杂物都模糊。而且大光圈意味着高速快门,能提高图片清晰度。但环境人像需注意,光圈太大会导致景深太浅,有可能人脸部清晰而四周的物品却模糊,此时一味追求大光圈就不可取了。

实际上,街头抓拍我通常没用(大)光圈优先模式,而是用的P模式,ISO设定在较高的400,因为街头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都是转瞬即逝的,能抓住这个瞬间表情就是胜利。我只管眼睛去捕捉,一切技术活都交给相机的电脑。至于大光圈虚化背景/高ISO噪点多等等,那是第二考虑的事情了。

不过话说回来,街头抓拍人物时ISO的设定还是和拍风光一样,如果光线条件好能低则低,比如ISO100/200。但光线差的阴雨天或清晨黄昏,过低的ISO会导致慢速快门,如果快门速度低于焦距的倒数就不好了,就算你在防抖功能的辅助下端稳了相机,拍摄对象一动身或一转头,照片依然会糊。要时刻记住清晰的图像第一重要,为了清晰我们要毫不犹豫地使用高ISO或大光圈。高ISO噪点多,大光圈时锐度不佳,但这没办法,只能保第一重要的目标。

提两句摆拍的肖像。曾经有严肃的大侠反对摆拍,我认为大可不必。旅游摄影不是纯纪实,也不是警察拍车祸现场,摆拍抓拍我认为均可。摆拍的最高境界是不露痕迹,达到抓拍的效果,这也是需要相当功力的,有时还意味着花时间与拍摄对象沟通,使他忘记你的照相机。

关于人像的焦距,一般都推荐85或者135mm,这也是人像镜头的焦距。这只是顺带提一下,以尽量高的清晰度抓住那动人的一瞬间才是最重要的,焦距长短均可。我也并不推荐在街上用定焦人像镜头,贵还不说,定焦头灵活性太差。标准变焦头的焦距一般都涵盖从小广角28mm到85mm,方便灵活,适合抓拍。上面举例的那十几张人像我大部分都是EF28-135标准变焦镜头拍的。

用标准变焦镜头拍大头照,这往往意味着离拍摄对象很近,有时甚至只有一两米的距离。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这需要相当的勇气。没办法,只能脸皮厚一点,我也是练了很久才狠得下心来。也可采用慢慢靠近法,或声东击西法,装作拍别的东西,然后突然转向拍他。有一点要注意,不少旅游点的居民在发现你拍他之后会问你要钱。这个风气不好,除了明码实价收费拍照之外,我认为给现金是不可取的,给个笑脸吧。如果对方是商贩,那你就在他摊子上买点什么小东西。或者干脆装日本人,听不懂。

最后提一点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在大街上抓拍别人,会不会有肖像权问题?如果图片只是回家自己慢慢欣赏,当然不会有问题。照片上传到论坛网站或博客上,我认为也基本没问题。但直接用于商业目的需谨慎。

2005年5月2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110跨栏飞人刘翔诉北京《精品购物指南》报侵犯其肖像权一案作出了一审判决,判决原告刘翔败诉。刘翔一案的关键,是报社在使用刘翔肖像时是否是商品广告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是否与商品广告有关联。我个人认为,只要不直接用于广告,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街头抓拍的肖像,一般不会构成侵犯肖像权。但谨慎起见,最好先和杂志编辑或律师协商。对于聘用模特在旅游景点摆拍,那是另外一回事,签订肖像权协议是必须的。
 

 

第四节,静物与特写篇 - 细节的力量

有当地特色的食品纪念品等是旅游摄影的重要内容。静物的拍摄我依然推荐三条:

1,尽一切可能使相机稳定,杜绝一切振动;
2,相机设定在最佳光圈F8,ISO设定在最低(如100);
3,以满框构图为主,且尽量简化背景。

对静物与特写,参照物并不是必须,所以省略参照物,增加满框构图和背景简化这条。第1和2与风光摄影完全一样,我们同样需要清晰的图像,所以还是尽量用三角架和快门线,有反光板预锁的必须用上。总之相机的稳定性至高无上,再专业的镜头端不稳都白搭。

拍摄静物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非常重要,就如同证件照用单一的红布背景突出大脑袋一样。

老挝山寨已婚爱尼族妇女头饰

 

一棵巨大的老挝茶树上的茶叶(紫茶)

以上两张是静物拍摄的简洁背景举例。

 

图:背景的调整。西藏普兰木碗

再举我在西藏拍的一个木碗说明简单背景的重要性。当时为了突出木碗实在找不到一个暗背景(此木碗本来就很暗),我就把黑色羽绒衣脱下来当背景。当时是左边窗户的单一直射光,我就把白色茶杯托盘竖在右边当反光板用。西藏普兰县以产木碗出名。这是在一个藏民家里拍摄的,他们拿来装糖的。木碗底部镶着银边,银盖子尤显精致。2002年5月摄于西藏阿里玛旁雍错藏民家,佳能G1数码照相机,ISO50,三角架,微距模式 ,十秒自拍。

拍摄微距还要注意精确对焦,因为微距拍摄景深非常浅,容易误操作,一不小心焦点跑了,背景清楚而主体却模糊。

图:北京街头冰糖葫芦

虽然建议光圈F8/11(镜头的最佳解像度),但也没必要生搬硬套,如果虚化背景很重要,则可用F4,F2.8甚至更大。如果你需要背景也清楚,或者整个静物前后所有细节都清楚,则可用光圈F16或更小。 对于建议的ISO100也是一样,必要时也可用高ISO。比如我在北京拍这个冰糖葫芦,当时排队的人群挤来挤去,不可能用三脚架,而且风吹得糖葫芦直晃,我意识到要用尽可能高的快门速度才能把这个糖葫芦定格,于是我用了ISO400,最大光圈F5.6,这才达到了1/125秒的较高快门速度,同时也基本满足了1/135秒的最低快门速度要求(这里的焦距是135mm,手持拍摄最低快门速度为焦距的倒数)。虽然图片没有达到最佳解像度,但也算基本满意了。

如果拍糖葫芦时风再大点,我会毫不犹豫的用ISO800甚至更高。摄影的几个基本元素经常互相矛盾,不可能同时满足,比如大光圈和锐度,大光圈和大景深,高ISO和低噪点等。如何选择要看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力保一个,放弃其他。

这张图片也说明满框和紧凑的构图是特写所必需的。必要时可只拍局部,没必要把一大束糖葫芦都拍全,只选最有特色的这个核桃糖葫芦,像个大笑脸。别人应该能想象出这是一大束冰糖葫芦的一部分。
 

 


第五节,博物馆篇

博物馆如同黑漆漆的时光隧道time machine,睹物思人,看展品就是与古人对话。每到一地我都会问此处有博物馆否。我喜欢博物馆第二个原因就是那里安静。城市里太闹了。而且很多中国人在公众场合说话都特别大声,很不文雅。加强博物馆的建设和宣传,让博物馆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有助于让大家养成小声说话的好习惯。

中国自2008年以来大多数博物馆都免费开放,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吃实在可惜。如何把博物馆图片拍好 ,这里总结个人经验如下:

1,不能穿白色的衣裤,任何浅色的衣服都要避免,纯黑色的衣服最好。因为展品大多数都在玻璃柜子里,浅色衣服反光严重,严重不利于拍照。

2,展品的正面侧面都拍两张,构图一般把图片拍满框。 因为玻璃反光严重,我一般都绕着展品转一圈,在反光最小处拍摄。

3,一般我不用UV镜和遮光罩。选好角度后,把镜头紧紧抵住玻璃拍摄。镜头抵玻璃有两个好处:a,进一步减少反光;b,减少相机的震动保证图片清晰。

4,选择RAW图片存储格式,最好不要存JPEG。展品的照明光源很复杂,冷色和暖色交织,很多时候相机的电脑被搞晕,对白平衡做出错误的判断。JPEG格式的图片后期调整白平衡难度 较大,RAW图片后期可随心所欲调整色温。

5,成百上千的展品会把人搞晕,为了避免后期发表的时候张冠李戴,每拍一张RAW后立即对着展品的说明标牌拍一张。请注意立即二字,要不然还是有张冠李戴的可能。拍展品说明用JPEG即可,RAW文件太大了。

6, 光看图片很难估计这展品到底有多大,所以拍一些包含参照物的图片很有必要,通常我是都把观众包含在图片里面。展品都是死的,图片包含人物也有利于活跃气氛,让看图的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子仲姜盘,春秋早期。上海博物馆

 

商朝“妇好”铜鸮尊,湖南省博物馆

7,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拍照,最好去之前打电话问是否允许拍照。不准拍照也无需绝望,可以联系博物馆负责人(办公室),称自己是职业摄影师并许诺免费(或低价)提供所拍图片给该馆使用,或谎称是记者。还行不通的话可以继续跟他们磨,给点钱也许就让你拍了。比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如果你事先联系并付500-1000元钱(看你的讲价能力),在保安的陪同下你是可以下坑拍摄的。这是一个图片公司的美女助手告诉我的,下次去兵马俑你可以试试。

8,关于拍摄的器材,小数码DC在ISO400以上图片就很难看了,如果有数码单反DSLR最好。因为展品的照明大多不是很强,而且博物馆一般不许用闪光灯也不准用三角架,很多时候我被迫使用ISO1000以上的感光度。绝大部分图片我都是用佳能Canon EF28-135IS拍摄,这个焦段基本够用,对于很小的展品(如小玉佩)有70-200/300长焦甚至专用长焦微距镜头当然更好。

9,要准备好足够的时间,仔细拍摄一个大型博物馆需要至少半天到一整天,要带上矿泉水和干粮,还有就是要带上备用电池和足够的存储卡。

10,不但要拍单个的展品的特写,还要拍展厅内景,最后还要拍摄博物馆建筑的外景,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博物馆专题。

下面是我拍摄的五个博物馆,请点击:

 

上海博物馆专题

 

湖南省博物馆专题

 

西安兵马俑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

 

 

第六节,街头摄影篇

如果说旅游摄影是个万金油的话,旅游街头摄影 就是十万金油。它涵盖一切,只要是街上拍的都行。在数码相机全自动的今天,走在大街上随手按几下快门,世界上比这简单的事还真不多。街头摄影在技术上也最简单,一般情况下光圈快门全自动就行,如果嫌单反扎眼,傻瓜机也一样在街上干活。不在乎你器材有多好,只要在那个关键时候你在那里,而且手里有一个相机就行。

器材虽然简单,但要拍出好的街头纪实作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街头片子比较考功力,相机只是一个表达工具。你怎样观察人生百态,然后按下快门,把你的观察和思考用图片表达出来。更准确的说相机这时候是思想的翻译工具。但是如果你从来就没观察到,或者没感触到, 那就没办法了。什么镜头器材都白搭, 主要还是相机后面那个人头不好用。

怎么才算是好的街头摄影作品呢?本章开头说过:第一,一张好照片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也就是说必须言之有物。第二,这张照片是否正确地表达了主题。自己有了想法还不行,一张好照片必须迅速让读者(看照片的人)明白你的想法。

鲜明的主题?这东西实在没有太多标准可言,它不像算数,一加一等于二就是好的。走在大街上,是什么让你感动然后按下快门呢?是一个孩子真切的笑脸?台阶上一朵摇曳的小花?或干脆没有什么具体物体,只是街尾一个场景突然让你想起故乡,你就把这个场景掐下来了。拍下来很容易,问题是,这些让你感动的东西也能让别人感动吗?这才是街头摄影按下快门时最要考虑的问题。不过,有时单张照片看起来没有什么含义,但一组照片加起来还有那么点味道,这街头摄影好坏的判断标准就更模糊了。

史上最执著的街头摄影狂热分子之一是尤金.阿杰特(Eugene Atget,1857-1927)。他从40岁开始30年如一日天天待在巴黎街上拍照。在他多达一万张的巴黎照片里,有店面,门口,拱廊,远景,公众空间,私人花园,日常的工作,街上拥挤的人群等等等等,几乎无所不包。Eugene Atget 晚年时曾感叹道:我拥有了整个巴黎。这些照片绝大部分就单张看来确实一般。但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这些当时看起来单张无甚意义的照片变成了巴黎历史的重要写照,具有重要的文献(时间)价值,被誉为“毫无矫饰的现实主义”摄影作品。

街头摄影严格来说应该属于纪实摄影。好消息就是,相对于风光糖水片,纪实图片更能在摄影艺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坏消息就是,现在艺术界很乱,已经搞不清楚什么是作品什么是涂鸦了。比如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的那本《美国人》摄影画册,是他在美国自驾游拍的组照,乍一看里面有些图片地平线都是斜的,有的连焦都没对准,但偏偏就这些看起来很业余的图片被誉为开创了现代摄影新潮流,成了现代摄影的“圣经”之一。

啰嗦这么多主要是鼓励大家(包括我自己),片子看起来烂,但说不定哪天就艺术了。顶不济,100年之后也能成为“历史的重要写照,毫无矫饰的现实主义”摄影作品 ,就如尤金.阿杰特的一样。

街头拍摄是参杂在风光、建筑、人像、静物等旅游摄影过程中的。比如拍建筑时前面有一群人躲不开,干脆把那群人包含进来就是街头纪实了。拍人像的时候视角再广一点,多交待点环境也就是街头摄影了。纯纪录性质的图片也行,那就在有限的取景框内尽量传达多一点信息,单张不行就组照。总之口袋里时刻揣个小数码就行,时刻手里有相机才是街头纪实摄影的王道。

以下为街头摄影案例:

上海弄堂

 

上海地铁

 

凤凰县沱江边

 

新加坡Muscat street. 穆士卡特街。现代大楼,殖民地时期的老房子,丰田车,穆斯林妇女,街道指示牌,这张图片包含了很多信息。

 

拍建筑时前面有一群人躲不开,干脆把那群人包含进来就是街头纪实了。拍人像的时候视角再广一点,多交待点环境也就是街头摄影了。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滨海南恋人中心。

 

 

等待工作的人。湖南凤凰县,2003年5月。奥林巴斯Olympus mju:II 傻瓜机,富士400负片。在凤凰县城的大街上有不少这样等待工作的人,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锯子(代表可做木工),有的站在板车边(表示可做搬运)。我喜欢这张照片里各有表情的人。我要感谢在2003年5月在凤凰相伴的上海园园,在凤凰的一个星期她对我的拍摄工作帮了很多忙。 我是在街对面看见这群民工的,为了不惊动他们,我把单反收进包里,手里拿着个傻瓜机,让园园走在我左边掩护我隐蔽靠近他们,待离他们只有三米的时候我停住按下了快门。

 


第七节,旅游合影篇
 

在旅游摄影中除了抓拍街头人物,我们也需要几张到此一游的片子回家交差。这实际上属于环境人像,此环境主要为地标建筑或任何具有当地特色能证明到此一游的物体。

简洁的构图仍然第一重要。地标建筑没有必要都拍全,只要露出众所周知的局部即可。人物也是一样,有时半身即可,甚至脸部就行,没人会在意你旅游时穿的什么鞋。但裁剪人体要注意,从膝盖裁剪会给人截肢的观感 ;也别从腰部裁减,以免给人腰斩的感觉。裁小腿和胸部较好。还有一点要注意:不要让背景物体与人物的脑袋重叠,如一棵大树或比萨斜塔正好长在人头上,要错开一点才行。

新加坡清真寺的老人

 

柬埔寨暹粒的寺庙

地标建筑和人物各应该在图片面积中占多少比例?此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三七开,对半开,或其他比例均可。地标建筑和人物在图片中应该如何摆放?此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黄金分割没错,上下或斜着对称也可。

 

理论上来说旅游合影任何焦距段都可以,但类似人眼视角的焦距一般在35-85mm,所以推荐此焦距,除非你要的就是大广角的夸张变形或超长焦的压抑感。

焦点一定要在人的脸部,不要把焦点错放在远处的建筑物。如果要建筑物也特别清楚,那就使用小点的光圈或换用广角镜头(注意别太广,否则人易变形)。左边这张图片用的F4大光圈,焦距135mm,所以背景一片模糊,已经看不出这是什么地方了。艺术人像经常这么干。

 

旅游留影大家都会喊茄子留个笑脸,不喊者也会做个V形手势。摆拍没错,但要记住摆拍的最高境界是看起来像抓拍。我个人非常喜欢抓拍,表情要生动自然得多。抓拍本不容易,还要连人带建筑一起抓,难度相当大,所以摆拍依然重要。 但千篇一律的姿势会让人厌烦,正面的大笑脸腻了可以换侧面的试试,V形手势已经泛滥成灾,还是少用为佳,改别的姿势如回眸一笑较好。

 

为了把自己也拍进来,合影留念常用三脚架自拍。白天光线足,合影留念用全自动绿色挡即可,但夜景合影不能用全自动,因为光线太暗相机会自动闪光,但机内小闪光灯的有效距离不会超过4米,所以全自动拍出来只有人像清楚,背景漆黑一片。前面夜景风光说道,要拍出细腻的城市夜景需要三脚架,而且快门速度经常会在两秒以上。假如夜景需要曝光2秒,但人脸可能比背景夜色还暗淡,2秒曝光不够,继续增加曝光的话夜色会过曝,而且曝光好几秒难免人会晃动(我不是木头人),图片就糊了。正确的做法是用速度优先或者全手动M模式设定曝光2秒(拍好背景),同时打开闪光灯补光(拍好前景和人),这样漂亮的夜景人像就搞定了。

 

这里顺便介绍两个高级名词:前帘同步与后帘同步(也就是慢速同步)。比较高档的闪光灯(不管是机内小闪灯还是外接大闪灯)都有前帘或者后帘同步选项。夜景合影2秒的话,相机快门先打开,持续曝光两秒,然后关闭,照片完成。在这两秒之内闪光灯会触发照亮人脸。但闪光灯照亮的瞬间只有1/1000秒,到底是在快门打开后的瞬间触发闪光灯,还是在快门关闭前的瞬间触发闪光灯?都可以,前帘同步就是快门一打开就闪光,如果先曝光2秒,在快门即将关闭时才闪光则是后帘同步。夜景合影用后帘同步较多。

 

     

 


 

很久很久以前我客串过婚礼和会议摄影师。这是我承包拍摄的全国大学生阅读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会议。当我拿出小巧的nex7微单+18-55廉价镜头拍两百多人的大合影时,很多人表示怀疑。三脚架,光圈优先F6.3,ISO200,速度1/120秒,此片解像度惊人,第二张是100%截图。机机并不是又大又粗就好,技巧更重要。 ​​​​
 

 

 


 

 

第八节,视频和短片的拍摄

 

现在手机都能拍摄全高清视频了,很多入门级单反微单都具有强大的全高清视频拍摄能力,视频质量基本属于广播级,完全可以在电视台播出。

综合了原创小说、剧本改编、演出、拍摄、录音、剪辑和配乐等几乎所有的文艺元素,纪录片和电影是文艺青年的最高理想。但是很多人不了解视频拍摄的基本要点,拍出来的片子如同地震,看得人头晕眼花。这里我简单总结一下视频拍摄的经验教训。

视频第一重要的是稳定性。如何保证画面稳定,有这样几点:

1,必须上三脚架拍摄(上了三脚架,请关闭防抖);

2,上不了三脚架,就上独脚架,打开防抖;

3,没有三脚架也没有独脚架,那就寻找支撑,机器架在窗台上、桌子上等等;

4,任何支撑物都没有,只得手持的情况,那就两腿前后站,双手持机,均匀呼吸,少用长焦,多用广角。

很多人一拍视频就控制不住推拉摇移镜头的冲动,这是错误的。视频拍摄第一考虑的是定镜头!所谓定镜头,就是焦距固定,用三脚架把机器死死地架在那里,固定拍摄角度(不变焦、不俯仰,也不左右摇)。让主人公在画面里面说话和运动,你的镜头不要跟着动。

请回去看个电影,尤其是经典大作,你会发现90%以上的镜头都是定镜头。大多数电影摄像机的镜头都是定焦镜头,无法变焦的。如果你想拍得像电影,那就别一边拍一边变焦。

话说回来,推拉摇移镜头是视频的特有表现方式,有时候也需要用,包括架轨道、上摇臂。但我的原则是:只有当定镜头无法表达你的思想和意图,才考虑推拉摇移。

推拉摇移的时候,也要考虑画面的稳定性,速度一定要慢!如果你的相机有慢速变焦开关(slow zoom),请打开这个开关。慢速镜头后期剪辑要加速很容易,而快速变换的镜头后期要减速那就完全无法看了。慢速,而且保持匀速。所以,一百多块钱买个视频专用云台是完全必要的。这种云台有液压阻尼,帮助你匀速转动。我是淘宝买的金钟368液压云台,马马虎虎能用。

逼不得已手持拍摄的时候,如果镜头要平摇,我都是双手持机,手不要动,靠腰部和腿部联合慢慢转动角度。转动的过程中通常屏住呼吸。

说到手持拍摄就得说一下稳定器,又叫斯坦尼康(SteadyCam)。淘宝上一搜,几十元到几万元,这东西价格怎么差那么大?我的观点这玩意只要有,就比没有强很多,至于买多少钱的,看你的钱包了,越贵越好。这就像汽车,有车没车的区别大了,但五万元的车和五百万元的车,都是四个轮子遮风挡雨。

还有一点,你的相机拍视频的时候可以手动设置光圈和快门吗?这是买机器的时候就要注意的问题。拍视频要重视快门速度。一般来说,最佳快门速度是帧频的两倍的倒数。大家都知道电影是每秒拍摄24张胶片,也就是P24,那最佳快门速度应该是1/48秒左右。通常我们会在相机的视频菜单里面看到1080p25,1080p30或者1080p60的设置,这个1080是指1920x1080全高清(FHD),p25、p30以及p60是指帧频,也就是每秒多少张画面。P值越高,画面越平顺,尤其是运动的画面。但是,如果你考虑后期转胶片(在电影院播出),就最好选择P25或者P24,因为电影的传统就是p24.

在设置画面质量的时候,一般来说,假如帧频相同,最高码率就是最佳画面质量。当然是越高越好了。AVCHD格式的最高码率是28Mbps. 数据量大没啥,现在存储卡都是白菜价。

在P24或者P25的时候,在大白天的强光下,有时候光圈最小了还达不到最佳的1/50秒快门速度,这时候就要考虑买两块减光镜(中灰镜,也叫ND镜)。当然,偏振镜CPL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和摄影一样,我就不说了。

视频的拍摄,声音和画面同样重要。现在的单反或者单电内置麦克风都马马虎虎过得去,讲究一点的可以考虑买个外置麦克风(请注意你的机器有没有外接麦克风的插口)。麦克风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万元,看你的钱包。除了同期声,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声音单独录,后期再合成。对这种方案,我用的是一个非常便宜的500元的Zoom H1录音笔。

采访的话,一般考虑用指向性强的枪形麦克风。假如拾音距离在八米之外,枪形麦克风也不好用了,最好采用无线麦克风,我买的索尼无线蓝牙麦克风就很好用。在室外拍摄的时候,要时刻注意风吹对麦克风的影响。所有的麦克风都要配一个防风罩,想省钱的话,弄两块红绸布用橡皮筋捆在麦克风上也凑合。最好实时监听,如果你的相机有监听耳机接口,请一定用上。时刻注意录音电平,防止爆音。

机器方面,截止2014年5月,我认为最佳性价比的视频机器是松下G6,日版单机身两千多元,简直是偷。另外我非常掉口水的视频强机是索尼RX10,具有24-200恒定2.8光圈,电动变焦,内置ND减光镜,有麦克风和监听耳机接口,这是一台做成了照相机样子的摄像机。再往上有松下GH3。如果你要考虑4K超高清视频,目前只有万元级的GH4,以及索尼即将发售的A7S这两个选择。4K听起来很不错,但我个人认为暂无必要,除非你钱烧包,那么大的数据量,拍了都基本没法剪辑,除非另花两万元升级电脑。

就先说到这里吧。图为兄弟我2009年9月拍摄312国道系列图片时兼顾视频的场景,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我主要拍照写字,视频是友情客串,还请专业人士扔砖。

杨飞,

2014-5-9,长沙

 

 

 

 

 

第九节,手机摄影谈

 

 

第十节,旅行摄影实战案例
1,柬埔寨
2,中国上海
3,老杨的川藏线
4,107国道

 

 

 

第十一节:怎样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摄影水平

至此我们把旅游摄影的技术问题都梳理了一遍。摄影技术其实简单,入门只需要几个星期,几个月下来所有的技术问题都能搞定。虽然技术很重要,但优秀照片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思想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我们触景生情,然后再克服技术难关把思想感情用文字或照片表达出来。如果你触景生不了情,那就没办法了,人头不好用,最好的镜头也白搭,摄影技术再好也最多 模仿明信片搞点风光片。一个摄影师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功底才能拍好旅游人文图片。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摄影水平? 建议如下两点:

A,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B,坚持神经质和独立思考

 

一个有思想的头脑不是一天得来的。要拍好人文片应该首先加强自己的修养。多读书,全方位的阅读,文学,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等等等,全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都需要经年累月。 这里说的书不是杂志,《读者》或《家庭》之类的煽情小杂志犹如快餐,吃多了会营养不良,最好少看。我们要强迫自己每年啃几本公认的各领域的权威著作,这才是思想的大餐。第一阶段推荐十本书:

 

一,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二,《傅雷家书》

三,金克木《书读完了》

四,保罗戴维斯《上帝与新物理学》

五、卡普兰《怎样欣赏音乐》

六、罗素《西方哲学史》

七,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八,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九,巴金《讲真话的书》

十,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古代文人说修养都会论及诗词以及琴棋书画等,这些在当今依然重要。我尤其强调音乐,最好自己能学个什么乐器。没时间玩乐器至少也要多听,成为音乐美食家。节奏感对音乐、文字、图片、建筑等来说都很重要。除了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坚持神经质和独立思考 也很重要。所谓神经质就是要培养敏感的心,比如林黛玉,桃花落地一般人看来很平常,但她就觉得很伤感,遂为落花立冢并作葬花吟。人文摄影师最重要的就是同情心,一颗敏感易碎的心。

 

同情心是创作的重要支柱,但也不能毫无头脑的乱同情,否则就和真正的神经病患者没有区别了。这里强调的是独立思考能力,不能人云亦云。与众不同的思考才能拍出与众不同的图片。其次要强调的是永远以批判的眼光看世界。比如看到一个可怜的乞丐,不要同情心胡乱发作,要想想他为什么会在这里?他是真要钱还是假要饭?如果大多数是假的,为什么这个社会流行造假骗取同情心?

 

什么是独立思考,怎样才能做到独立思考?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论摄影》一书中说:照片从来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它总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能不断的发现问题,你就会不断的按快门,把你的思考和疑问传达出来。如果观众看过你的照片后也良久驻足,思考着你的思考,疑问着你的疑问,那您就快接近摄影的最高境界了。

 

 


关注老杨作品:
杨飞作品集:
www.999kg.com
微信:yangfei789288
微信公众号:长沙杨飞
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推特Twitter@feiyang17
Facebook:yangfei999999@hotmail.com


本人不加入官方协会,坚持独立创作,作品免费阅读,不刊登任何广告,但是创作人也需要生活,您若喜欢拙作,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打赏。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是我的手机号:13974850714。微信打赏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感谢支持独立作家。


 

第五章结束

 

点击这里继续阅读

 

回顶部